一、学科引领
(一)学科愿景:
在学校领导和有关部门的帮助支持下,通过三年的努力,依托李彰有“名师工作室”,打造江宁区“政治学科教学基地”,争创南京市和江宁区优秀教研组,进一步增强教育、教学、教研实力,增强学科在学校、江宁区乃至南京市的影响力。
(二)年度规划:
2017-2018学年度:积极申报市、区级先进教研组,承办区级教研活动,做好江宁区学科带头人和青年优秀教师评选的宣传发动工作,协助做好“名师工作室”的申报。做好校级政治学科课程基地的申报。着力做好2018年高二政治小高考和2018届高考政治教学工作。
2018-2019学年度:依托“名师工作室”积极开展好相关工作。开展有关课题研究,学习新课程标准和新高考方案。积极开展学科活动,助力青年教师成长。着力做好2019年高二政治小高考和2019届高考政治教学工作。
2019-2020学年度:深化学习和研究新课程标准和新高考方案。依托“名师工作室”优化开展好相关工作,发挥好政治学科课程基地的作用,着力做好2020年高二政治小高考和2020届高考政治教学工作。力求“两组”工作上一个新台阶。
二、队伍建设
(一)组情分析:
目前我组有16名教师(一名病休),有“三高”,即党员教师比例高、行政干部比例高、骨干教师比例高。教师年龄结构相对合理,组风淳朴,和谐向上,年轻教师成长迅速,均能胜任各年级的教育教学工作,教育教学成果比较显著。多名教师曾获得市区先进称号。
学科特色鲜明,开发出《时事热点透析》、《生涯规划》、《生活中的法律知识》、《模拟法庭》等校本课程,开展辩论赛、时事知识竞赛等活动,负责橱窗《时事》专栏。
教研氛围浓厚,不少教师参加有关评比均有上佳的表现,科研论文发表等数量和质量比例在学校领先。
当然,在现有的高考模式下,政治学科地位明显削弱,重视程度不如既往,教师成长空间和舞台相对变窄,对教师的成长和专业发展有一定影响。
(二)骨干分类:
年龄结构:我组目前40周岁以下教师6名,40-50周岁教师6人,50周岁以上教师
职称结构:正高级教师1名人,高级职称19人,中级职称6人。
骨干结构:市级学科(含德育)带头人3名,市青年优秀教师2名、区级学科(含德育)带头人5名、区级教学骨干4名。实力雄厚。
(三)名师发展:针对本组实际情况,教研组将进一步积极创造条件,推进教师成长,尤其是青年教师的成长。在教育、教学、科研等方面不断努力,在三年内,力争在市级评选和区级评选有1—2名新人出现。
(四)两组建设:
1、学科中心组:成员要不断学习,提升自身素质,发挥在“两组”的积极引领作用;做好教研组、备课组建设发展的谋划;努力做好学期备课组教学质量的保证工作;确保教研组工作的有序开展;做好学期教师岗位的安排。
2、学科主备组:主备组教师是备课组的骨干,要充分发挥其作用。要谋划好学期工作计划安排;要带头做好课堂教学工作;高质量编制好学案和学科训练。协力保证和提高备课组教学效益和教学质量。
(五)氛围营造:
1、进一步打造教研组良好的氛围:大家能以大局为重,关爱集体,相互尊重、相互学习、相互支持、相互关心,相处融洽,关系和谐,困难大家一道克服,问题一道解决。
2、教研组办公室:布置好、管理好、充分利用好教研组办公室(行政楼4楼),发挥其积极作用。
三、课程教学
(一)课程开发:
1、政治学科教学必修课程校本化:从教研组、备课组、教师三方面通过相应的活动和形式,一方面要不断学习研究,如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学习新课程理念、学习新课程标准、学习新高考方案等,要与时俱进;另一方面要不断探索践行,从学科实际、学校实际、学生实际等出发,精心选取教学素材,精心教学设计,精心编写学案、精心制作课件。同时重视资料的建设和保存,不断传承;
2、校本课程开发:依据有关指导意见和学校的要求,从学生的兴趣、需要及长远发展和综合素质的提升出发,结合政治学科以及本组实际情况,研究我组校本课程。目前比较成熟的正在实施的校本课程有《生活中的法律知识》、《时事热点透析》、《高中学生生涯规划》等,我组将在此基础上总结、提炼、充实、提升,相对固化、保存资料、不断优化,努力提高质量和水平。
3、积极谋划和申报校级政治学科课程基地:充分利用“名师工作室”资源,利用我组目前已经开展的一些活动,如校本课程、辩论赛、实施橱窗、时事知识竞赛、模拟联合国等,整合校内资源,同时利用校外资源,申报校级政治学科课程基地。
(二)课堂教学:
基于学情和教情,紧紧围绕“智慧课堂”教学要求,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在以往学习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打磨,形成较为成熟的行之有效的教学规程和教学模式(包含新授课、试卷讲评课、高三第一轮、第二轮复习课),同时能够彰显教师个人的教学风格和特色,努力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益。
(三)学科质量:
目前衡量学科质量的主要方式:学科考试成绩,目前有校内比较(校内命题)、校际间比较(区统考、市统考、联考、高考等)。
质量监控的主体:教研组长(中心组)——备课组长——主备教师——教师自身;
质量监控的途径:备课组及教师对学情的分析、了解和把握,主备教师学案以及练习的编写质量、教师在课堂教学上的自我把控、备课组推磨听课以及集体备课、学科中心组的视导;
质量监控的内容:教师教学“五认真”的情况,尤其是平时的课堂教学质量。要做到教学计划、内容、进度、资料等统一。
四、校本教研
(一)教研制度:
1、校外活动:要求积极参加校外的各级教研活动,主要是市、区两级以及兄弟学校的相关教研活动。有请假制度。
2、教研组活动:形式要多样,包括微讲座、公开课、主题沙龙、文章学习等。要有实效,有质量和水平。每次活动要有明确的主题,定时间、定地点、定出席人,每位教师要积极参加,做好发言准备,提高教研质量,保证教研活动的出勤率和到岗率。认真做好记录,积累有关数据、资料,建立教研档案,做好信息上传。
3、备课组活动:包括计划制定、集体备课、推磨听课、资料上传等。备课组活动的时间要相对固定,做好信息上传。
4、教学视导活动:中心组在学校相关安排下,认真做好视导工作,及时做好交流和反馈,作好记录和材料上传。
(二)教研内容:
1、计划制定:在市区有关教研部门的指导下,按照学校的要求,立足政治组的实际。认真研究和制定两组教学工作计划、
2、理论与业务学习:通过讲座(含二次讲座)、主题沙龙等形式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学习新课程理念、学习思想政治课程标准(2017年)、学习先进的课堂教学经验、学习2018年新高考方案等。
3、课堂教学观摩和研讨:有备课组推磨听课、教研组开课(含开放日)、试上课、我校承接的各级政治公开课等。要真研讨、真学习、真反思。
4、问题研究:针对教学中出现的进行诊断性研究。如教学常规检查中反应的问题、教学视导中反应的问题、高二小高考复习中存在的问题、高三复习中应解决的问题等。
(三)课题研究:
1、课题来源:以问题为导向,基于现实、解决问题,从而形成课题。
2、研究单位:可以教研组——备课组——教师个人为单位,研究和解决教学中存在的实际问题。如高一:高中基础年级的良好政治学习习惯和基本学习规范养成的研究;高二:文科学生政治学习能力培养的研究,小高考复习质量与效率的研究;高三:一轮复习质量与效率的研究、二轮复习的研究。
(四)教研成果:
1、显性的:教学论文、教学案例、教学反思、教研课题等
2、隐性的:课型建构、学案编写、课例分析等。
五、学科管理
(一)资料建设
1、在备课组建立资料库:首先,分别在各个年级(FTP),由备课组长牵头负责本备课组资料建设与积累,包括(1)课件库、(2)学案库、(3)练习和试题库、(4)重要考试数据库等。
2、教研组层面:如相关书籍、期刊、杂志、相关设备等(4楼办公室)
3、有效运用:资料在各年级共享,传承、信息分析、开发运用。
(二)宣传推介
1、学科网站的开发与建设:要教研组长总负责、总协调,对相关网站内容负责把关。教研组内每一位教师都可以上传资料,及时更新,共享共用,体现我组的特色。
2、扩大学科影响和知名度:
(1)依托“名师工作室”,积极加强对外联系和交往。
(2)创造有关条件,积极邀请和承接市、区等政治教研活动在我校举行。
(3)邀请有关名师、专家来我校讲学。
(4)走出去。鼓励教师积极参加各级教研活动,在省、市、区等活动中开讲座、上公开课、交流等。
六、特色建设
特色项目
1、学生社团活动:在学校支持下,拟成立“学生辩论社”,有相关老师指导活动。
2、《时政橱窗专栏》 :每学期2期,介绍近期发生的国内外重大时事。
3、校本课程:主要有《生活中的法律知识》、《时事热点透析》等。
4、政治学科课程基地:目前正在积极申报。
执笔:朱侗福
2018、5、10
1
版权所有:南京市江宁高级中学 Copyright © 1999-2017 ALL Rights Reserved
信息发布:校务办公室 技术支持:信息中心 储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