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1月5日下午,由南京市教研室主办,江宁区教学研究室、江宁区初中美术金祎名师工作室、南京市江宁高级中学承办的南京市中学美术教研活动如期举行。本次活动主题为“从欣赏到鉴赏——初高中一体化教学研究”,旨在通过课堂教学实践,深入探究高中和初中美术课程教学关联及课堂实施路径。南京市教研室美术教研员祖金明老师、江宁区中学美术教研员刘小康老师、雨花台区美术教研员王彪老师、秦淮区中学美术教研员徐宏老师、六合区美术教研员王兰平、戴少宏老师、南京市初高中美术教师百余人以及晓庄美院22级美术师范生70余人共同参与本次活动。
本次教研活动分为教学观摩、专题讲座、专家点评三个环节。
将军山中学左梦婷老师执教《自然意趣-中国山水画》一课,通过对中国山水名作的研究学习,了解中国山水画独特的绘画语言,理解中国山水画中独特的意境之美。左老师从中国古代多幅山水画代表作品入手,通过欣赏、探究、交流等活动,引导学生掌握中国山水画的欣赏方法。通过多环节的教学设计,让学生理解中国山水画不是模仿、复制自然,是画家内心世界的呈现,以激发学生对中国传统艺术的理解和热爱。
江宁高级中学中学毕文睿老师执教《书画野逸—我们怎样鉴赏书法艺术作品》一课。毕老师从高中美术四种鉴赏方法的角度入手,以张旭草书《古诗四帖》为对象,理解狂草艺术的产生背景及特征,引导学生借此作品掌握书法艺术的鉴赏方法。课堂上,毕老师采用书法字体隶草演变作为切入点,并与其他书写风格的作品进行比较分析,从章法、结构、笔墨三要素鉴赏书法作品,提高了学生对书法艺术的鉴赏能力,增强了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之情。
江宁高级中学石正老师执教《书画野逸—我们怎样鉴赏国画美术作品》一课。石老师引导学生建立美术鉴赏的基本意识和方法,达成“会看、善看”的图像识读和审美判断能力。在教学活动安排上,充分创设情境,依托教材中的内容,体会不同类型国画美术作品的美感,引导学生如何“乐看、志看”,让学生探索和体会艺术与时代、艺术与社会之间的密切关系,通过学生的主体活动,培养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交流合作、收集处理信息能力和树立终身学习意识。
接着,南京市秦淮中学陈丽华老师开设《高中美术鉴赏中学生图像识读能力培养浅议》主题讲座。陈老师阐述了高中美术鉴赏中“图像识读”能力和素养提升的重要性,其目的在于培养高中学生对图像感受和认识能力,并指出了当前教学中对鉴赏能力培养不足的问题。讲座中指出,教师可以从作品的“图像识读”角度,引导学生感受作者的心理变化、作品的文化背景等,旨在提升学生综合素养和能力。
最后,专家们对本次活动进行点评。秦淮区中学美术教研员徐宏老师从高中美术课程与传统文化的关系出发展开分析,肯定了本次活动的主题立意。雨花台区美术教研员王彪老师指出专业技能培养对中学美术教师成长的重要性,并对未来高中美术鉴赏课程中鉴赏方式的应用给出了具体建议。江宁区中学美术教研员刘小康老师肯定了开课教师对多元化教学资源的运用,创新了教学方法,打破学科之间的界限。
南京市美术教研员祖金明老师认为在高中美术鉴赏课中,教师应该立足于传统中国美学和文化,将文化理解等美术核心素养的培育运用到高中美术教学之中,引导学生理解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
本次活动基于初高中美术课程教学关联及课堂实施路径,深入课堂,分析教学得失,加强了教师对美术鉴赏课的学段整合思考,为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供有价值的案例。
撰稿:毕文睿 校对:石正 审核:谢蓉
版权所有:南京市江宁高级中学 Copyright © 1999-2017 ALL Rights Reserved
信息发布:校务办公室 技术支持:信息中心 储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