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通图

校园快讯

当前位置:首页>>新闻报道>>校园快讯>>阅览文章

我校2000-2001学年第二学期教学工作思考

我校2000-2001学年第二学期教学工作思考

阅读:7512 次   发布者:管理员 来源:校长室   发布时间:2001/2/7 0:00:00


一、认清形势,关注热点,转变观念,学以致用。
  (一)教育改革的走向
  1.素质教育更关注“人的发展”
  江泽民总书记在2000年2月1日《关于教育问题的谈话》中指出:“正确引导和帮助青少年学生健康成长。使他们能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是一个关系我国教育发展方向的重大问题。
  ★教育是什么?
  (1)教育不是升学,是保护,是奠基
  △保护学生的心灵不受污染,保护他们接受理智、情感的正常教育。
  △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基,不但要立足于培养学生的知识、能力、才干、胆识、开拓思想和创新精神,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的思维方法、高尚的道德品质,广阔的视野和崇高的理想。只有这样,学校教育才能适应人类和生存与发展,才能真正实现人自身的可持续发展。
  我校的办学理念是两个“奠基”: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基,为学生的做人、求知、创新奠基。我们四个方面的追求:
  ①我们要培养的是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人,是做到“四个统一”(坚持学习科学文化与加强思想修养的统一;坚持学习书本知识与投身社会实践的统一;坚持实现自身价值与服务祖国人民的统一,坚持树立远大理想与进行艰苦奋斗的统一。)具体“五种能力”(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得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团结协作和社会活动的能力)的人。
  ②我们要教会学生学会做人
  ――做品质优良、知行统一、身心和谐、充满活力的现代人。
  ③我们要教会学生求知
  ――引导学生打好基础,开阔视野、掌握方法,发展特长。
  ④我们要引导学生尝试创新
  ――培养学生善于思考,敢于质疑,大胆实践,能够创造的品质。
  (2)教育不是训练,是生活、是创新。
  教育是一种生活,一种创新。现实的社会生活是教育内容的重要源泉。教育是现实的社会生活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它不可能独立于现实生活之外。要提倡在生活中搞教育,在创新中搞教育。这要求我们的教师必须具备终身发展的意识,并教给学生实现终身发展的能力。我们的教育工作不能停留于经验水平上。 教育科研不能醉心于陈腐观念的炒作,教师进修不能满足于旧有的模式,必须在终身教育的科学理念中,去改革课程、教材、教法,充分促进个体与社会的协调发展。
  (3)教育不是管束,是唤醒,是发现。
  教育是一种唤醒,它要唤醒学生的积极性、上进心;它是一种关爱,一种期待;它是一种发现,它要发现学生心灵的火花,使星星之火发展为燎原大火。要让学生在和谐开放的学校环境中,不断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学会创造、学会关心、学会合作,不断弘扬人的主体性,在品味成功的愉悦中,不断发挥潜能,努力开拓创新。
  2.“课改”“考改”促“教改”
新课程计划由培养目标,课程设置、课程实施、课程评价、课程管理等五部份组成,有着鲜明的5个特点。
  ⑴为适应21世纪对人才的要求,体现素质教育精神,重新确定了普通高中的培养目标。反思现行高中阶段存在的问题,对照《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解决了高中阶段的教育定位问题。
  ⑵设置综合实践课作为一门必修课。综合实践课有四种形式:研究性学习、劳动技术教育、社区服务、社会实践。开设综合实践课旨在加强学生的政治思想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⑶课程计划既有统一要求,又有适度的灵活性,以满足学生发展的要求。统一性:确定了相同的培养目标,确定了必修课部分课时的最高限量。灵活性:体现在地方、学校性课程上。综合实践课的开设既有统一要求,又有学校的个性特色。
  ⑷努力实现课程的多样化,设计成必修课、选修课、有的学科选修课还设计成了不同的层次。
  ⑸试行国家、地方、学校课程的三个级别结合。
  3.高考的改革
  高考的改革包含四个方面:科目设置、考试内容、考试形式、录取方法、其中与我们的教学关联性最大的是考试内容的改革。
  命题指导思想可用3句话来概括:
  ⑴以知识为载体,以能力为立意;
  ⑵遵循教学大纲,但不拘泥于教学大纲;
  ⑶关注社会、关注自然,增加应用性。
  高考命题的改革加大了做好“四个注重”的力度:
  △注重命题与素质教育的紧密结合;
  △注重学科素质的考查;
  △注重对思维能力的考查(国家考试中心给吕福源副部长的报告中谈到,将发散思维能力作为高考对思维能力考查的一个方面,要坚持注重能力考查,进一步减少题量、降底难度);
  △注重与课程改革相呼应(国家考试中心命题人员也在学习新课程计划、新大纲、新教材)。
  c.教学中应注意的四个方面工作
  ?.坚持学习研究,解决一个“准”字
  ①加强学习研究
  ②捕捉新信息
  ③以能力为目标,教学中不可就事论事
  ④尽可能将教学内容与时代相联系,赋予知识以时代气息
  ⑤加强进修、研究,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
  ?.坚决打好基础,解决一个“实”字
  低起点、稳起步、严要求、网络化
  ?.加强教法研究,解决一个“活”字
  引导学生从知识到问题,从问题到方法,再从方法到能力。
  ?.注意学法指导,解决一个“会”字
  教方法、重能力、会学习、高效益。
  (二)课堂教学改革的阶段性目标
  教学模式研究:建立以学为主的课堂教学结构和模式。
  变传统的演绎式教学(一般→特殊)为归纳式教学(特殊→一般)为主,演绎式为辅的教学模式。
  教学方法研究:探求适应以学生学为主的课堂教学方法。
  采用“三论”教学方法(讨论、争论、辩论),坚持教学民主,鼓励学生积极思考,自由分流、大胆质疑,注重现代化教学手段的运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造欲望、创造意识、鼓励学生的创造行为。
  现代教学十分关注“方法、能力、情感、态度”,我们要着力研究和实现两个“转变”:
  从接受性学习到自主性学习的转变
  从自主性学习到研究性学习的转变
  课程是一种对话,是教师和学生的平等的、民主的沟通、交流。在对话中,教师已走下了神坛,成了学生学习的辅导者、援助者、服务者;在对话中,教师和学生装都成了课程的组成部分,构筑起共同探讨的平台;在对话中,教师学会了倾听,学生学会了选择,学会了怀疑和批判,因而得了发展。

二、客观分析、理性思考、抓住要害、着力突破。
  1.教学上存在的问题
  ⑴课堂教学中存在着五“重”、五“轻”
  重教轻学:只考虑对教材教法研究,对学生在学习中是否真正掌握了,关心不够,对学生在学习中的学习方式和学习中可能遇到的困难等研究不够。
  重知识轻教育:只注重知识的传授,而忽视了对学科教育功能的挖掘,在怎样结合知识内容去激发学习的兴趣及促成优秀思维品质和习惯的养成等方面研究不够。如历史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应用 知识素材对学生进行有效的思想教育和能力培养。
  重经验轻改革:只凭原有的经验、传统的方法去处理问题,忽视对教育教学改革的关注,忽视对新计划、新大纲、新教材中的新思想的研究。在怎样既不否定传统的做法,而又适应教材和大纲改革的教学需求方面,处理得不够理想。
  重单一轻联系:只注重单一知识点的教学(教师工作较好),但在指导学生构建知识体系上显得不够有力,在知识迁移和综合方面的处理不够到位。
  重结论轻过程:只热衷于引导学生关心怎么做(结论),而很少关心为什么要这样做(过程)。学生的思维活动过程过于简单,思维的空间较小,有时甚至达不到最起码的要求,学生怎么学得“活”呢?对于课堂教学而言,不管课堂密度有多大,一旦“思维量”不达标,教学效率就不会高。
  ⑵教学环节上的有漏洞
  ?.课本利用率低,学生的预习、复习指导不够有力。
  ?.各类课型的功能不明
  新授课、习题课、复习课、讲评课的课型把握不准,教育教学的功能不明。如,有的习题课。
  △有的教师就是做习题,不讲方法,连起码的“审题”、“建
  立模型”的过程都没。
  △而讲评课,就题论题,没有错因分析,没有知识的分类归纳。
  实质上可以讲五个为什么,即“五W”讲评法:
  考什么?知识点落在哪里?能力点在哪里?
  怎么考?从哪个角度来出题的?
  怎么想?审题、题眼、怎么入手?找到根子。
  怎么联?过去做过的哪些题就是这个题。
  怎么联系、怎么转化?
  怎么变?
  ?.训练不到位
  作业设计:有随手拣来的现象
  ①作业批改:一般性批改较多(功效不大),没有完全从反馈信息的角度来处理作业;对于学生产生的错误没有系列化的跟踪补救措施。
  ②文科教学“训练”重视不够
  如:语文的“读写听说思”
  2.开展教学模式研究。
  本学期全校着重研究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各学科教研组、备课组要。(个性)组织研究针对本学科特点的各类课的教学模式。如:
  语文组的阅读课、作文课
  外语组的听力课
  理化生的实验课
  计算机组的上机操作等。
  (共性)全校开展课型研究。如,新授课、习题课、讲评课等。
  在课型等研究中,突出:
  ①建立以学生学为主的课堂教学结构和模式。
  ②探求适应以学生学为主的课堂教学方法。
  3.研究“三个年级三个梯”新情况,落实教学效果
  高三教学有个出成果,力争“稳中有升”的问题,其实各年段都有各自的任务。
  ⑴高三教学要突出“准”字
  高考动态研究要准:学习三套卷(全国、广东、上海),学习
  评价报告、学习考试说明。
  教学目标把握要准。
  资料选择运用要准。
  ★处理好六种关系:
  ①点、线,面的关系
  ②记与懂的关系
  ③想与做的关系
  ④量与度的关系
  ⑤新与旧的关系
  ⑥深与浅的关系
  ★培养四种能力:
  ①审题能力
  ②分析能力
  ③迁移能力
  ④表述能力
  ⑵高二教学注重“变”字
  旧教材、新考试,到底“变”些什么?教学上应该采取什么对策?T待研究,要思考在“3+大综合”模式下,6门综合学科教学内容的重点以及控制难度的问题。我认为不能简单地将2000广东的综合卷看作“3+大综合”的综合卷。
  据说,省里有关3+大综合是否加1还有不同意见,(基教处、招生办有不同意见)。
  教学中要努力做到:内容要实,训练到位,方法科学,防止分化,在夯实基础的同时,加强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要对所开设的学科类选修课进行研究和质量管理,密切关注高考改革动向,胸有成竹应付可能出现的变化。
  ⑶高一教学体现“新”字。
  新教材、新考试、要研究和体会理解“新”。
  把新教材与旧教材放在一起比较,可以把握知识内容上的“新”。
  把新大纲与旧大纲放在一起比较,可以找到要求层次上的“新”。
  把学科教学与高考改革的趋势和走向结合在一起思考,可以发现重点与难点上的新”。
  ①防止手持新教材,还是老观念。
  ②防止出现对知识点的内涵把握不准,难度分散的台阶掌握不准,任意扩大知识的容量。要循序渐进,稳步提高。
  ③防止出现利用新教材,结合新知识点,产生新一轮的“偏、难、怪、繁”。
  ④防止出现以“学生为主体”为借口,放松对学生有效知识积累的要求,放松对教学质量的要求。
  4.迎验收上好课
  ⑴“一堂好课”的标准
  ⑵认真准备,力出精品
  ①两周内每位教师上报拟开的“迎检课”的课题、课型。
  ②四周内每位教师上好“迎检课”详细教案。
  ③3月份教研组组织观摩研究课,市教研室同志来校指导。
  ④3月底县教研室同志来校验收。

你对网站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与网络管理员联系,建议采用1024*768以上屏幕分辨率浏览

版权所有:南京市江宁高级中学 Copyright © 1999-2017 ALL Rights Reserved 

信息发布:校务办公室  技术支持:信息中心 储老师 留言

学校地址:南京市江宁区天元东路699号  联系电话:025-52173900

苏ICP备05008523    苏公网安备3201150201013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