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为:首页 > 各科教研组>>语文组>>教研活动>>阅览文章 >

教研活动

“三新”背景下的语文课堂教学探索

2021/1/11 8:12:55    浏览量:12796

“三新”背景下的语文教学探索

——江宁区高中语文教学纪实

一、活动主题

为了迎接新课标、新高考、新教材带来的挑战,更新语文老师教学理念,促进专业发展,深入探究语文课堂教法学法,江宁区教研室于1月7日下午在我校录播室开展了高中语文教研活动,此次活动在“江宁教育信息网网络直播频道”进行了直播。

二、活动安排

1.时间:2021年1月7日14:20—16:40

2.地点:我校录播室

3.具体安排:

时间

课题

授课教师

班级

下午第二节

14:20—15:00

《故乡的食物》

南黎黎

(江宁区高级中学)

高一(14)班

下午第三节

15:10—15:50

《刺客列传》

王爱萍

(江宁区高级中学)

高二(4)班

下午第四节(上)

16:00—16:40

评课

吴江、杨晶

(江宁区高级中学)

录播教室

下午第四节(下)

16:00—16:40

《新课标、新高考、新教材背景下语文课堂的变革》

崔鑫

(江宁区高级中学)

录播教室

三、活动过程

南黎黎老师“讲读写”结合,引导学生赏析汪曾祺散文的语言,读出汪曾祺散文的味道,以读带写,以写促读,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在课堂上展现自我。王爱萍老师注重学情,将整个课堂置一个情境之下,并在其中包蕴了三个有梯度的小任务,让学生依托文本,结合史实,观点争锋,教师适时点拨总结,课堂气氛活跃。

拼图1

三、活动交流

课后,杨晶老师和吴江老师对这两节课进行了点评,在充分肯定这两节课的同时,也对其不足提出了切实、具体的建议。活动最后,崔鑫老师分享了自己对“三新”背景下高中语文教学的看法,着重分析了对以“学习任务群”为代表的语文教学新课堂的思考

本次活动的成功开展,为教师间的相互学习交流提供了平台,浓厚了教研氛围,让教师们对新高考背景下的语文教学有了进一步的了解,促进了专业发展,更新了教法学法。

C:/Users/lenovo/AppData/Local/Temp/picturecompress_20210109132035/output_1.jpgoutput_1

附教学设计:

《故乡的食物》教学设计

南黎黎(江宁区高级中学)

一、播放视频(关于汪曾祺的汪家宴)

二、导入:同学们,民以食为天。文字与食物是最美的结合。食物之美诱惑的是味觉,文字之美是一种升级,让美味由舌尖遍布全身,心旷神怡。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汪曾祺老先生的《故乡的食物》,顺着他的文字,我们一起来品味故乡美食,感受绵绵乡愁。

三、了解作者

四、进入课文整体感知

金庸曾经评价汪曾祺,“满口噙香的中国味作家”。

提问1:请问,这篇文章中总共提到了哪样美食?

炒米、焦屑、端午的鸭蛋、蒌蒿、枸杞、荠菜、马齿苋、咸菜茨菇汤

提问2:仔细品味作者的文字,你最喜欢哪段文字,包括它的语言和情感。为什么?

炒米和焦屑部分:

端午的鸭蛋部分:

蒌蒿、枸杞、荠菜、马齿苋部分:

咸菜茨菇汤:

五、当堂活动

1.和同桌沟通,通过本篇学习,你学到了什么?你以后写东西要关注什么?

汪曾祺的散文没有结构的苦心经营,也不追求题旨的玄奥深奇,他将视角转移到日常生活,由日常生活之物上升到诗情雅意的审美层次,呈现出诗意化的审美境界。从小视角入手。全文平淡质朴,娓娓道来,如话家常。多用短句,简单,平易,多用民间鲜活的口语,少用修辞,多是聊天的语气,生活气息浓。自然。最简单的风物吃食,在汪老的笔下都是可触、可亲、有滋有味。

(板书)

2.任务驱动

如果你是一位刚入校的大学生,在迎新会议上,面对来自五湖四海的大学生们介绍家乡南京的美食,或是你最喜欢的食物,请尝试用今天自己学到的方法,来写一篇不超过500字的小文段,待会来分享一下。

六、总结

同学们,故乡的食物代表了味觉的记忆,比起故乡的样貌,人们更容易记住的是故乡的味道。从科学层面上说,人的口味基于形成于童年时代,你童年时代吃到了什么,以后的口味就是什么。今天我们跟随着汪老的朴实的笔调感受到他故乡特有的美食,给我们展示了他的回忆。希望以后大家无论在何处奔波,都能记住故乡的味道。

七:播放《异乡人》下课

《刺客列传》教学设计

王爱萍(江宁高级中学)

一、学习目标:细读文本,慎思明辨,正确评价荆轲及其刺杀行为,传承中华民族的优秀品质。

二、教学重难点:细读文本,慎思明辨,正确评价荆轲及其刺杀行为。

三、教学方法:研读、讨论等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

2020年虽然过去了,可它是不平凡的一年,突如其来的新冠让我们的生活发生了改变,成千上万的抗疫英雄引领我们奋勇前进。中国从来不缺英雄,华夏五千年,英雄辈出,说一说你知道的历史英雄。(生答)中国人崇尚英雄,可以说英雄气节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精神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

(二)情境设置

为弘扬中华民族精神,激励青年为祖国发展不懈奋斗,江宁高级中学开展了“向历史英雄人物致敬”的专题活动,组委会想把荆轲列为被致敬的历史人物之一。

1.任务一

组委会邀请你给大家介绍一下荆轲刺秦的故事。要求:简洁凝练,不超过2分钟。

(目的:复述“荆轲刺秦”这一惊心动魄的故事情节,一方面帮助学生回顾文本,另一方面为进一步讨论打下基础

2.任务二

但一些师生对荆轲是不是一个“历史英雄”,尤其对他刺秦行为有不同的见解,你对荆轲及其刺秦行为持什么态度?要求:细读文本,慎思明辨,结合史实,小组分享,5分钟。

其实,从古至今人们对荆轲及其行为都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为了帮助同学们思考,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些见解。(PPT展示):

陶渊明:“君子死知己,提剑出燕京。……其人虽已没,千载有余情。”

韩兆琦:“荆轲是一个武艺高强,侠肝义胆的勇士,他与燕国不沾亲带故,如果说燕太子丹要刺杀嬴政有其报私仇的成分,那么,荆轲的目的则便是出于为救六国人民的侠义之心。”

苏洵:“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

司马光:“决匹夫之怒,逞盗贼之谋。”

(目的:引导学生广泛利用学习资源,精读文本。培养学生辨识、整合信息的能力,并能辩证地对待他人的观点,提出自己个性化的观点。)

学生依托文本,结合史实进行分析,并将其理由板书。

齐读书本第18段,分析司马迁对荆轲刺秦的态度,重点分析“立意较然”。

教师小结

公元前457年起,中国历史开始了战火频繁、民不聊生的战国时期。客观上秦始皇统一中国,结束了长达250年分裂割据的局面,符合历史潮流。荆轲刺秦显然没有顺应历史趋势,那是不是说他不是一个英雄,我们对他及其行为就应该持否定的态度呢?其实也不然,我们看待历史,不能只立足于当下,站在全知视角去评价,也要考虑时代背景,意识到当时人们意识的局限性,所以需要我们辩证地看待问题。

一个国家版图虽小,人口虽少,但人心不可欺,尊严不可没,谁想通过武力征服它,谁必将遭到被压迫人民的坚决反抗。荆轲刺秦王的影响意义远远超出了它本身,它所体现出来的在人民处于生死存亡的危急关头挺身而出、不避艰险的英勇气概、不畏强暴、临危不惧的高尚品格和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顽强精神已经融入在中华民族的英雄气质和光荣传统之中。

3.任务三

针对师生们的不同看法,我校《寸草》文学社特地开辟了“以诗为言,评说人物”专栏,特向大家约稿,在请你为荆轲写一首小诗,表达你的看法。

   要求:50字左右,可谈其人生,论其成败,赞其品格,写己感悟……题目自拟,角度自述。

   学生展示,师生点评。

分享到:

 

版权所有:南京市江宁高级中学 Copyright © 1999-2017 ALL Rights Reserved

信息发布:校务办公室 技术支持:信息中心 储老师

苏公网安备3201150201013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