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1月29日上午,江宁区、高淳区、溧水区和雨花台区的地理教师们齐聚江宁高级中学天元路校区,开展高一、高二连片教研活动,四位教师分别以《植被》、《自然环境的地域差异性》开设了同题异构示范课。
高一第二节课来自南京市板桥中学的田雯雨老师以“植被——森林研学之旅”为主题设计研学路线,从江宁高级中学出发往南、往北到不同的研学点观察植被的差异。田老师还为学生精心准备了树叶“材料包”,让学生们手持树叶直接感受植物的叶片特征,分析与生长环境之间的关系。整堂课环环相扣,步步深入,氛围活跃又紧凑,使学生学有所获。
高一第三节课来自溧水区第二高级中学的衡云老师以“一场从热带启程的“果敢”之旅”为主题开启植被的学习。课前衡老师带来的榴莲果肉与榴莲壳吸引了学生注意力,很好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衡老师结合榴莲的生长气候条件,设计问题链组织学生讨论探究。学生以小组分工合作、自主探究的形式进行学习,学生思维的活跃、新颖的观点,让听课老师们为之惊喜。
我校胡云老师与江苏省高淳高级中学的孟红红老师以《自然环境的地域差异性》为主题,分别在高二(2)班和高二(3)班进行授课。胡云老师先是运用了多首古典诗词和图片,引导学生思考地域的差异性,并从物质迁移和能量交换的角度分析地域差异形成的根本原因,之后在黑板上依次展示中国地图和世界地图,并通过旅游路线图的设计让学生来探究陆地地域的分异规律,最后将地域差异与实践相结合,强调要将因地制宜的思想运用到生活实践中来。
孟红红老师以小鹏的旅游路径为思路来探究自然环境的地域差异,先以中国尺度和世界尺度为例,详尽的阐述了两种地域分异规律的特征及成因,并对实际的自然带和理想的自然带的分布规律做对比分析,强调一些特殊的自然带与气候类型的关系,之后分析地域差异形成的根本原因,最后以大片荒漠中出现绿洲为例引出地方性的分异规律。
第四节课,在高一、高二年级会议室进行教学研讨。高一专场由我校孔素琴老师主持,高二专场由我校教研组长徐济琴老师主持。首先开课老师依次讲述自己本节课的设计思路和所思所悟。然后听课教师们依次进行了中肯的点评,来自临江高级中学的吕银萍老师和南外方山的李鹏老师结合自己的成长经历,给年轻同仁们分享经验,给予肯定与鼓励。“他山之石,可以攻玉”,通过观摩、研讨,碰撞、交流,相信定会研有所获、共同成长。
撰写:汪静、张琴,校对:孔素琴,审核:徐济琴
版权所有:南京市江宁高级中学 Copyright © 1999-2017 ALL Rights Reserved
信息发布:校务办公室 技术支持:信息中心 储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