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为:首页 > 首页>>各科教研组>>化学组>>阅览文章 >

化学组

深耕化学实验教学 共探素养提升路径一一我校承办全市高一、高二年级化学教学研讨活动

2025/10/18 15:09:23    浏览量:


为深化基于学科理解的实验教学研究,搭建初高中化学教学衔接的实践桥梁,落实《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中“实验探究与创新意识”核心素养的培育要求,10 14 日我校承办的南京市高中化学(高一、高二年级)教学研讨活动在天元路校区顺利举行。南京市教研室高中化学教研员田琪老师、江宁区高中化学教研员连文明老师、栖霞区化学教研员张彩玲老师、六合区兼职化学教研员周媛老师、全市高一和高二年级化学教师、全市高中化学学科中心组成员以及全市高中化学骨干教师实验能力提升研训班全体学员等共计近200人参加了此次活动,通过优质课例展示、交流研讨和专题讲座的形式,共同探索核心素养导向下高中化学实验教学提质增效的新路径。

9A6A2401

课堂示范:分层构建实验教学新样态

活动以四节覆盖高一、高二年级的优质课例拉开帷幕,这些课例的设计紧扣学科本质理解与学生认知规律,清晰展现了高中化学实验教学的实施路径。

我校孔洋洋老师开设了高一研究课《基于氧化还原反应的“氯”色行动——含氯消毒剂的使用解密》,孔老师以“科学使用含氯消毒剂”为教学线索,按照“情境—探究—应用—评价”逻辑主线依次展开,引导学生逐步完成“宏观现象观察—微观电子转移分析—符号表达式书写”的化学三重表征转化,将抽象的氧化还原反应规律转化为可操作的探究任务,有效落实了“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这一核心素养,实现了学科知识与生活应用的深度融合。


9A6A2399


南京市燕子矶中学季静雯老师开设了高一实验课《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季老师以“掌握溶液配制技能,理解定量实验逻辑”为核心,遵循“基础认知—实操训练—误差分析建模”的递进思路。教学过程中,季老师首先通过推导物质的量浓度计算公式,关联容量瓶的规格选择与使用注意事项;接着组织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开展实操训练,重点强化“溶解、冷却、转移”等关键操作;最后结合“定容时俯视刻度线”等典型案例分析,引导学生进行误差归因分析,帮助学生构建定量实验的误差分析模型。该设计旧知新识联动,降低接受难度,同时契合高一学生从定性实验向定量实验过渡的认知需求,有效培养了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9A6A2437


高二年级活动展示中,我校王磊老师执教《从厨房去油剂再探盐类的水解》复习课,重点设计了三项探究任务:任务一剖析食用纯碱去油污原理,验证Na2CO3碱性源于碳酸根离子的水解,并对比同浓度Na₂CO₃ 溶液与NaHCO₃ 溶液的去油效果;任务二研讨提升纯碱去油效能的方法,共同探究加热Na₂CO₃溶液 pH 降低但去油能力增强的深层原因;任务三基于多因素综合考虑,探究调控纯碱浓度对去油剂去油能力的影响。层层递进的问题链,引导学生建立盐类水解原理—平衡移动—实际应用的思维认知模型。

9A6A2411


在评课交流环节,江宁区教研室连文明老师对本节课给予高度评价,指出其具备三大亮点:一是教学逻辑线清晰,以实验探究为驱动,层层递进解析水解平衡的本质;二是教学组织有序,通过“问题链引导—学生展示—教师评价”的互动模式,充分提升学生参与度;三是教学效果有效,既通过认知冲突的设计帮助学生完成知识体系的再认知与再构建,又依托分组实验促进学生对学科本质的理解,为高二复习课的实验驱动教学提供了优质范式。

南京市第十四中学包敏老师的高二实验课《基于制备简易版净水剂 FeCl₃6H₂O 研究盐类水解的应用》以项目式学习为载体,设计“废铁屑去油—FeCl₃溶液制备—FeCl₃6H₂O 结晶—净水效果探究”的完整任务链。其中,“去油剂选择”环节关联盐类水解的应用,“FeCl₃溶液制备”环节渗透水解抑制的原理,“净水效果探究”环节强化胶体吸附的实质理解,将盐类水解原理融入项目实践全过程,实现“知识应用—实验技能—学科思维”的协同培养。


9A6A2417


四节课例均紧扣“学科理解”的核心,既有新授课的探究式设计,也有复习课的体系化构建,充分体现“从实验到原理、从现象到本质”的化学教学逻辑,为与会教师提供了可参考、可推广的实验教学范式。


专家引领:锚定初高中实验教学衔接关键节点

在专题讲座环节,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龚国祥老师以《基于初高中衔接的实验教学研究》为题,重点围绕初高中课程标准的对照、初高中化学教学的衔接、初高中思维方式的进阶以及化学实验教学的另一种方式——替代性实验等四个方面进行了阐述。龚老师结合课标要求与教学实践,深入剖析初高中实验教学的衔接痛点与突破路径。他指出,初中实验教学多以验证性实验为主,学生的科学探究思维与创新能力训练存在短板,而高中实验教学需在初中基础上实现思维进阶。此外,在化学计算教学方面同样存在衔接断层,初中化学计算侧重基础公式运用,题型简单、步骤清晰,而高中化学计算题综合性强、思维跨度大,教师注意做好“高中思路下放”,尽量避免学生在面对新题型时因缺乏系统引导而陷入困境。此外,龚老师还结合“冰在自来水与盐水中融化速率对比”“管道疏通剂中碱与铝粒反应产生的氢气是否可点燃”等真实问题探究案例,强调此类探究可以有效的推动学生从“被动接收”转向“主动建构”,实现从“单一认知”到“辩证创新”的提升,让化学学习真正“活”起来。

讲座内容紧密结合本次课例,既有理论高度,又有实操指导,引发与会教师们的广泛共鸣。


9A6A2453


聚力前行:构建教研共生新生态

此次全市高中化学教研活动的顺利举行,充分展现了全市高中化学教师群体在实验教学设计革新、核心素养培育实践等领域的开拓精神与深厚积淀。通过“课例示范—交流研讨—专题领航”的完整教研链,实现了教学实践经验与前沿理论指引的多维赋能,为区域化学教研注入强劲动能。

展望未来,我校将以此次活动承办为新起点,持续深耕实验教学改革创新,聚焦“实验创新设计”“跨学段化学教学衔接”等关键问题,积极组织全校化学教师深化协同研究,进一步提升学校化学教育教学质量。


                 撰写:周思雨       校对:程文静     审核:连文明

分享到:

 

版权所有:南京市江宁高级中学 Copyright © 1999-2017 ALL Rights Reserved

信息发布:校务办公室 技术支持:信息中心 储老师

苏公网安备3201150201013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