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8日下午,江宁区教研室成功举办“运用问题链实施高中数学大概念教学的实践研究”专题教学活动。本次活动由江宁区教研室指导,江宁高级中学承办,江宁区高一高二数学教师参与了本次活动。活动以课堂展示与专题讲座相结合的形式展开,深入探讨大概念教学理念的落地实践。
活动第一部分为同课异构教学展示,高一高二两个年级同时开课。江宁高级中学岳一娴老师与于家弘老师开设《余弦定理》研讨课,江宁高级中学王娟老师与朱丹老师开课课题为《条件概率》。四位教师课堂呈现各有不同,但均聚焦问题链设计贯穿课堂。岳一娴老师和于家弘老师均从实际问题引入,指向研究三角形边角关系的必要性,再从一般到特殊,提出本节课研究的主问题:已知两边及其夹角如何求解第三边。老师们给学生充分的时间思考、交流之后,分别请几位同学呈现不同的解法,老师引导学生对问题解决方案做对比,让学生在协同合作中积累活动经验,学生思维能力得以锻炼和提升,
王娟老师以韦恩图为切入点,通过层层递进的“问题链”引导学生自主构建知识框架;朱丹老师则借助古典概型,从特殊到一般,以开放性问题驱动学生合作探究,展现了大概念统摄下数学课堂的多样形态。两位教师紧扣核心素养目标,通过精心设计的问题链串联课堂,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深化对概率思想的理解,获得听课教师的高度评价。
活动第二部分,江宁高级中学数学教研组长庞静老师在高一年级开设《运用问题链实施解三角形教学的思考》专题讲座,江宁区教研室数学教研员郑志刚老师以《问题链视角下的大概念教学实践策略》为题作专题讲座。庞老师充分肯定两位年轻老师的教学基本功,同时建议青年教师可以基于大概念、基于问题链实施数学教学。庞老师“从问题链的相关理解”到“运用问题链实施解三角形教学”到“如何设计基于研究者的问题链”三个方面展开,以《余弦定理》为例与与会教师深入交流。
郑老师从“大概念的内涵与价值”、“问题链的设计逻辑”、“教学实践案例剖析”三个维度展开,系统阐释了如何通过结构化的问题链设计,将抽象的数学大概念转化为可操作的教学路径。郑老师结合区域教学调研实例,提出“以问题链为支架,实现知识向素养转化”的实践框架,并针对教师课堂设计中的常见误区给出改进建议。他强调:“教师应积极主动发掘数学教学中的大概念,构建结构化教学。”
本次活动是江宁区推进高中数学课程改革的重要举措之一,既为教师搭建了交流互鉴的平台,也为大概念教学的本土化实践提供了新思路。参与教师纷纷表示,通过观摩与研讨,对问题链的设计逻辑和大概念的提炼方法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未来将在教学中进一步探索“以问促思、以链促联”的课堂模式,助力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培育。
撰稿:孙雨晴 校对:孙雨晴 审核:庞静
版权所有:南京市江宁高级中学 Copyright © 1999-2017 ALL Rights Reserved
信息发布:校务办公室 技术支持:信息中心 储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