琐忆我在县中的二三事
徐志敏
我是江宁高级中学上世纪77届高中毕业生,满打满算离开母校差三年就50年了。那时的江宁高级中学叫江宁县中,虽然是江宁最好的学校,在南京市也很有名气,但一个年级也就三至四个班级,教室是平房,一排就几个教室,房前面是走廊,下雨天同学们便在不宽的走廊上活动。
我是在县中读完初中和高中的,初中是75届3班的,高中是77届3班,县中那时候初中、高中都是两年制。我因为父亲是当地小学校长的原因,满6周就上学了,故上初中时在班上岁数就小,算是小不点之一吧,学习成绩也不怎么样,但人小鬼大,比较调皮。那时候同学们小,单纯,好玩,没什么娱乐,在班上喜欢给女同学起一些无伤大雅的外号,我于是把外号套用南京知青“小屁漏”(知青里对“小混混”的调侃叫法)哼唱曲调填词唱出,引得男同学很兴奋地高唱。
记得有一次在学校放学路上,前排是一众女生,而我们几个男生紧跟其后唱着女生外号歌,我则在男生之前女生之后,学其中一位女生的走路姿势,由于模仿得惟妙惟肖而引得后排男生哄堂大笑,当时大家觉得好玩,也没有太生气。当然调皮归调皮,在出黑板报时我却特别的认真钻研,我们高二(3)班的黑扳报在年级评比时总是第一名,我还不时地被学校和年级请去帮忙出黑板报,其原因是我们的报头和标语字的书写和绘画,不按常理出牌,搞出难以让人琢磨和效仿的技法,别具一格,而受到夸赞,我当时也很得意。现在想想,这与我后来爱上美术走上专业创作之路不无关系,算是当年埋下的一个小小的种子吧!
回忆起我们在县中学习生活的那个时代,轻松、天真,单纯,学习压力也不大,生活的条件普普通通,上下学都是走路,家家都一样,吃饱穿暖即可,但很快乐,现在回想起来还真的怀念那个时代。
县中那时的老师也是朴朴实实的。我初中是75届3班的,班主任是查秀玲老师;高中是77届3班,班主任是史芹芬老师。班主任老师都很负责,也很温和,学生对老师没有惧怕感。那时老师的年龄普遍偏大,基本都在五十上下,因文革的原因,老师基本上没有师道尊严的情况,与学生讲道理,少脾气,与学生情感比较融洽。
那时的学工、学农老师基本上都跟学生一起参与,真的特别平等,就跟自己的长辈一样。现在回想起来,怀念那一段岁月,很感恩他们,也很思念他们。
时光荏苒,母校已走过90 年历程。在母校九秩校庆即将来临之际,恭祝母校越来越好,越来越辉煌!
***徐志敏, 1977年毕业于江宁县中学。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江苏省艺术基金专家库评审专家,江苏省高级艺术职称评审库专家,江苏大学艺术学院校聘硕士生导师,镇江市美术馆(书画院)专职画师,国家一级美术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