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5日是抗美援朝纪念日,今年是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4周年。近年来,《长津湖》《上甘岭》《志愿军》等一系列影视作品,受到了人们的热捧,爱国主义情怀在我们的心中不断激荡。事实上建校90周年,爱国奉献始终是我校不变的底色。
1937年,日寇侵华,国土沦丧,学校被迫停办。我校国文教师管雄在向西逃亡的路上遇到了即将奔赴抗日前线的学生贺传教,即作诗《贺生行》一首,为其壮行。诗中写道:“贺生贺生国之特,少年英发气吐虹。眼看山河锦绣裂,负戈投笔去从戎。麒麟门下辞爹娘,弋矶山边日暮愁。江水滔滔风萧萧,男儿生当报国仇。”除了投笔从戎的同学外,流亡路上,刘国光、徐嗣兴、姚抡达三位同学组成抗日宣传队,投身抗日洪流,一路向民众宣传抗日救亡的思想。刘国光后来成为我国著名经济学家,一生为祖国求真理。徐嗣兴后来成了很有名的进步作家,也就是路翎,是《财主底儿女们》的作者。姚抡达后来是著名的音乐家,改名为姚牧。新中国出的第一张唱片《东方红》就是他领唱的。
1950年,美帝国主义把战火燃烧到鸭绿江边。江宁县中师生和全国人民一样,个个同仇敌忾,人人义愤填膺。全校同学很快行动起来,掀起了报名参军的热潮。陈余林同学年龄小,个子矮,怕不符合条件,不被批准,急得直哭。他在动员会上表示“学校不批准,我挤也要挤上去”,并多次找校领导“磨嘴皮”、进好话、表决心。王述麟同学三次报名参军,前两次家庭拖后腿未成,第三次对家里封锁消息,不回家,不作声。项懋华同学没有通知她体检,硬是背着老师来到县医院,偷偷弄了一张体检表参加了体检。最后批准参军的名单没有她,非常懊恼,躲在宿舍里哭鼻子,后来因一位女同学身体不合格,她才替补到部队。经过体检、政审,我校最后有18名同学首批被批准参军,成了光荣的志愿军战士。
在南京市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展览上展出过一张,1977年刚刚恢复高考招生时,我校学生踊跃报名参加高考的照片。十一届三中全会后,迎来了科学教育事业的春天,同学们学习的热情一下爆发起来。大家不分白天黑夜抓紧一切时间学习,课间休息,教室走廊上也到处是读书和讨论问题的声音。与改革开放几乎同龄的1997届县中毕业生金传洪、毕运波、淳庆、穆杨四位同学,同寝三年,每天争相早出晚归,唯恐落后,甚至连高三时清晨教室门还没打开就爬水管进入教学楼自习,都是前仆后继。在互相竞争,互相鼓励中,他们分别考上了清华、浙大、中科大和东南,如今又在浙大、中科大和东南大学成了教授、博导,在电子显微、航空制造、古建保护和水污染防治等领域为国家做出了突出贡献。
爱国从来不是一句空话,爱国主义在不同的时期有着不同的主题。在国际科技等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我校提出了用“砺志笃行”塑造学校气质,建设高品质科技特色高中的目标。“砺志”就是要怀爱国心,立报国志;“笃行”就是要自信努力,做感恩担当乐观的承露青年。同学们,无数的先辈在江宁高中这片沃土中,给我们树立了青春的榜样,时不我待,让我们站直、走稳、跑起来,未来奔向更大的舞台,在早日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实践中,书写人生的华章。
撰稿:唐翔 校对:宦伟建 审核:谢蓉